(四年级组)“物联空间创造”主题与规则
总分由技能测试20%+现场分80%组成。
背景
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,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“长征二号 F”T1 运载火箭搭载“天宫一号”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。“天宫一号”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,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,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。
经过583秒的完美飞行,“天宫一号”目标飞行器准确到达预定轨道。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应用阶段。“天宫一号”在轨运行期间,先后与神舟八号、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交会对接,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,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展示活动形式为技能测试加现场展示活动两部分组成,技能测试为Robosim平台,通过虚拟场地完成指定任务,具体内容以公布信息为准。
总分由技能测试20%+现场分80%组成。
以下为实体展示活动规则。
- 项目介绍
本项目旨在培育青少年对科学基础知识、智能、机械、电子等方面的兴趣,增加他们对物理、再生能源及机械、电子设计的认识。展示队伍用现场提供积木零件及智能装置在60*60cm(高度不限)的空间内,围绕主题进行各类装置的设计,并让各装置能互相感应形成立体的创作作品,鼓励学生尝试应用不同的科学知识,将智能模块、力学、机械原理、文化等设计在各种装置上。可携带一些装饰用材料,如:无毒无害的废弃物品(如废弃的纸箱、光盘、废旧玩具、废旧电器及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等)、节能环保、日常用品等。
二、组别及队伍设置
组别:四年级组。由在校小学四年级学生和一名指导教师组成。
三、项目安排
制作时长2个小时(如有调整以现场公布为准)。现场公布具体主题,展示活动包括现场创作和路演答辩二部分。现场创作阶段(各展示选手使用组委会提供的设备,结合自带物品进行创作,如需自带设备需提前申请且需与组委会提供一致),选手需结合自带可循环废弃物、积木零件及智能装置进行制作。路演答辩内容应围绕现场公布主题制作,包括:创意概要、创作流程、作品功能和应用等。
具体作品要求如下:
1.装置数量:
需设立四个(含)装置以上且相互之间可以触发,装置包含智能装置、机械装置。
1.1智能装置
智能装置是指在作品中应用智能技术实现关卡的动作或传递(特指内含芯片控制的智能设备且传感器与控制器需无线通讯), 从而提高展示作品的智能化及自动化程度。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,必须至少有一个关卡使用了智能技术。
1.2机械装置
机械装置是指运用杠杆、滑轮、卡榫等原理设计于多个关卡中。注:同一关卡结合不同原理运用为一关,结合越多不同的原理,得分越高。三项以上(含三项)原理为6分,两项原理为4分,一项原理为2分,如:原理A+B+C、A+B、A+C、B+C等。若不同关卡使用同样的原理不重复计分。
2.特别说明:
不能使用具有爆炸性、易燃性、有毒有害及破坏场地的配件制作作品, 一经发现马上取消展示队伍的活动资格。
3.材料及组装限制:
(1)所有展示队伍携带未经组合、装配的智能模块、积木零配件,可携带其它未加工的原料,如:木板、铝罐、旧衣服等生活用品(所有携带的物品尺寸为30cm*30cm尺寸内)入场,以及相应的加工安全工具。禁止使用类别如:事先用激光打印好的木板,生活中成品用具等。所有零组件一律于展示活动时间内现场组装,如发现有违反情形,将取消展示队伍的活动资格。
(2)所有结构件、关卡固定方式禁止使用螺丝、钉子及损坏设备方式固定,如有发现将取消展示活动资格。
(3)底板尺寸为60cm*60cm以内,高度不限,但所搭建不能超出底板的正投影。
- 评分规则
由作品制作分和路演答辩分组成。作品制作完成后记录完成时间,并对作品进行封存,其他分数同等情况下,用时越少排名越靠前。详见评分步骤及标准。
- 未尽事宜,以最新发布细则及现场公布为准!